东京奥运会还在如火如荼进行,奖牌榜上中美日三国你争我夺,成鼎立之势。心里突然跑出一个假设,搞一场漫画奥运会,哪个国家会称雄?
日本?美国?法国?还是我们中国?
其实,另有一个国家,漫画的氛围和实力一流,却常常被我们忽略。
它就是“漫画王国”——比利时。
2018年,《中国漫画全景—漫画中20世纪中国人的故事》登陆比利时。作为策展顾问和参展艺术家,我应邀参加了开幕式和系列学术活动。上图为陪同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先生参观展览。据说在那里,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漫画家数量,堪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。走在街上,刚刚与你擦肩而过的,或许便是一个漫画家。而抬头所见,是像天幕一样精彩绝伦的漫画墙。我曾数次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,城市很小,但漫画氛围浓郁,绝对是世所罕见。
那里有全球为数不多的大型漫画博物馆,有星罗棋布的漫画书店,漫画咖啡厅,漫画画廊,当然,还有一批可爱的同行,比如我的老朋友——比利时漫画博物馆馆长、漫画家菲利先生,年初通信时他说身体不太好,令我一直牵挂。本人与比利时漫画博物馆馆长、著名漫画家菲利·凡·沃斯伦先生在一起
在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与馆长安娜·埃博格女士合影
比利时为世界贡献了许多惹人喜爱的动漫角色,比如蓝精灵、皮小子斯皮鲁、幸运星卢克等。
前段时间闲来无事,又将几本《丁丁历险记》翻阅了一遍,竟发现丁丁居然还是一位时尚感满分的穿搭大神!你看这本《丁丁在美洲》的封面,我们的朋友身穿红色格子衬衫,衬衫套进黑色阔腿裤,绑上腰带。潇洒帅气的样子,让人好像看到了一位西部牛仔。转眼,丁丁又换了一个形象:黄色衬衫利落地套进裤腰,棕色阔腿裤扎进黑色长袜,修长的牛津鞋干净收尾,再搭配鲜艳的红色领带,精神十足。经典的蓝色套头毛衣,无需华而不实的装饰,也能被丁丁穿得异常干净利落。实际上,不止我,被丁丁的衣品折服还有日本时尚杂志《CLUEL》。今年年初,他们以丁丁为灵感,为我们生动再现了他的的穿衣哲学。
除了服装,《丁丁历险记》中的汽车文化也为人津津乐道。其实丁丁的发型就与汽车有关,最初出现时,他有着一簇垂在额头上的头发,但在《丁丁在苏联》故事中,因为开着汽车飞奔,风把这簇头发吹着翘了起来。于是,这个额头前翘起一撮毛的发型,就成了丁丁的标志性符号。《丁丁历险记》对汽车的刻画相当严谨、细致,每一款车都能与真车相对应。共计超过150款汽车在故事中出现,某种意义上来说,《丁丁历险记》也算是许多人的汽车启蒙读物了。
在国外,就有读者专门以“丁丁的车”为主题创建了一个网站,漫画中出现的各种汽车满满一页,好不壮观。这么看,英雄配好车的先河并不是詹姆斯·邦德开创的,而是丁丁。时至今日,《丁丁历险记》已不仅仅是一本漫画读物,它更是一个经典的文化符号,含义丰富,影响深远。而这一切,都离不开它的作者——“近代欧洲漫画之父”埃尔热的贡献。如果认真留意的话,你会发现,每一部《丁丁历险记》里好像都有他的登场亮相!你看这个扶起摔倒的主角的这个路人甲,像不像埃尔热本人?而这名在阿道克船长家楼下经过的画家,是不是有点眼熟?在《蓝莲花》中,埃尔热先生不知道为什么又跑到上海去了。而在《奔向月球》和《月球探险》中,他摇身一变,成为了一名科学家。就这样,他在自己的作品里,过足了环游世界,四处探险的瘾。埃尔热没有接受过任何绘画教育,但从小时候起,他就极其痴迷绘画,常常在本子上画些小故事。他的父母很早就发现,只有一个办法能让他老实呆着:给他一支笔,一张纸。1926年,他在杂志上开始连载《冒失鬼巡逻队长托托尔》,里面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造型,都能看到《丁丁历险记》的影子。1929年1月10日,在开往莫斯科的火车上,丁丁和他的小狗白雪(米卢)诞生了。以一个年轻记者的形象讲述新闻,并通过漫画的形式在报纸上连载,这在当时也是件极为新鲜的事情。有意思的是,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,报纸还附上了这样一则煞有介事的简介:本报一如既往追踪境外动态,故特遣本报最好记者丁丁探访苏俄,以飨读者。看故事入迷的人们并不知道,丁丁各种惊险刺激的经历其实都出自埃尔热天马行空的想象。他把原型是“猎狐梗”的小狗白雪(米卢)设定为纯白色,这样画它时就不用上色。把原型一米九的高个子朋友画成矮个子博士,自称是为了“节约画纸”。至于故事情节,也是无剧本和计划,往往都是一边画一边编。后来埃尔热这样回忆:“每周三晚上出版,有时候,到了星期三早上,我还不知道怎么走出上星期给他布下的可怕陷阱!”埃尔热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,这个以“在困难面前,勇敢面对,欢声歌唱”为底色的漫画人物,对于读者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。他更不知道,这个丁丁,会在后来影响遍布世界各地的几代人。创作上的漫不经心,让前期的《丁丁历险记》并不完美,偶尔让人诟病。例如《丁丁在刚果》,就曾因种族主义被指责,在非洲的一些国家被禁止出版。对自己早期的作品,埃尔热表示遗憾: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长大的我被偏见包围,对苏联和刚果的描绘展现了我的年少无知。我无法让它消失,但如果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,我想,漫画的内容会有所不同。”幸好,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中国人,彻底改变了埃尔热与丁丁。1933年,埃尔热计划创作《蓝莲花》,并将丁丁的下一个目的地选在中国,由此认识了中国留学生张充仁。当时整个欧洲都对遥远的中国了解不多,甚至充满偏见。张充仁主动为埃尔热介绍了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知识,包括日本入侵的事实。他还协助埃尔热绘制一些漫画中的细节,比如《蓝莲花》中的所有汉字就是由他先写下来,埃尔热再根据他的手写体描绘出来。同为画家的张充仁,还将中国的“单线白描”技法推荐给埃尔热。这一简洁的风格不同于以前欧洲漫画形式,它讲求线条清晰,画面明快,令读者在阅读文字前,就能通过画面理解整个故事,至今仍是欧洲主要漫画流派。在张充仁的影响下,埃尔热发现和了解一种陌生的文明,同时也意识到了一种责任。他开始把漫画当做一种严肃的创作事业,不再随意地编绘故事。为了让漫画细节更加准确和完美,埃尔热开始为丁丁去查阅资料,甚至建立了一个分门别类的资料库:汽车、航海、地图、时装……于是,便有了本文开头《丁丁历险记》所展现的永不过时的文化深度。埃尔热画得越来越慢,从最初每年画完一集故事,到后来用两年,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画一个故事。有人说,“《丁丁历险记》并不是一部简单依靠想象力和幽默支撑的故事,漫画里的每一个细节,都经得起时代和科学的考验。”比如在《月球探险》中,丁丁甚至成功“完成了”一次登月任务,先于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土地。为了画好这个主题,埃尔热专门找到从事航天研究的朋友,认真地学习资料,直至完全搞明白登月的细节,才开始作画。他还按照图纸做了一个火箭模型,异常用心。曾经有人沿着漫画中丁丁在日内瓦的冒险足迹重走一遍,结果,他找到了漫画里面的丁丁住过的酒店,走过的街道,住的房子外面的栅栏,甚至漫画中虚拟国家的大使馆都有原型。正是这种严谨和认真,让《丁丁历险记》逐渐走出局限性,赢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,经久不衰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为丁丁创作的最后一个故事《丁丁和字母艺术》只画到了第42页草图,还差20页才能走向结局。人们会不禁好奇,在那个艺术诈骗案里,丁丁是否可以逃脱即将变成一尊活雕塑的命运?我想,答案应该是不言自明的,丁丁一定能像往常一样,战胜危机,继续他那勇敢迷人的探险之旅。算一算,丁丁已经92岁了,但作为一位老朋友,每次读他的故事都会有新的感悟。所以,如果你跟我一样,喜欢丁丁,那这一场展览千万不要错过。丁丁与埃尔热
展览时间:
2021年8月6日-2021年10月31日
地点:
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5楼
主办单位:
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、
埃尔热博物馆(Musée Hergé)
生活有时很难,但不要怕,勇敢披上卡其色的风衣去探险吧,就像丁丁那样。